为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三峡坝区法院不断强化涉自贸区司法服务保障工作,深入推进主动服务、自觉服务、创新服务,为宜昌自贸片区建设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。
一、完善“三项机制”,着力推进涉自贸区案件公正高效审理
一是强化分析研判机制。成立服务和保障宜昌自贸片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每年进行2次专题研究部署,找准司法服务保障自贸区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。上半年,针对我院多发的保理合同纠纷进行分析研判,总结类型化纠纷产生原因,加强了系列案件诉源治理。
二是健全专业审判机制。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,分别成立涉自贸区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专业化审判团队,配备包括一名副院长、一名庭长、两名副庭长在内的资深法官,同时吸纳三峡大学5名教授作为专家陪审员,提高审判科学性和准确性。截止8月底,共审结涉自贸区案件265件,结案率92.01%。
三是完善府院联动机制。联合自贸区管委会,畅通协同监管渠道,有效整合司法和政务数据。与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自贸区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,与税务分局建立不动产司法拍卖涉税协作机制,有效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。
二、打造“三个阵地”,着力构建涉自贸区纠纷多元化解格局
一是打造知识产权解纷优选地。配套实行要素式审判,固定无争议事实,努力缩短办案周期。今年5月以来,共审结案件75件,调撤率60.34%。其中,仅用25天就快审快结了15件著作权侵权纠纷,其中10件当庭履行完毕。
二是打造驻自贸区法官工作站。在宜昌综合保税区设立“驻自贸区涉中小微企业多元解纷工作站”,通过派驻法官、特邀调解员,让企业足不出户享受“私人订制”服务。工作站成立以来,成功化解多起涉自贸区企业群体性纠纷,涉及相关人员600多人。
三是打造驻律所法律调解室。我院与得伟君尚(宜昌自贸片区)律师事务所合作,在律所设立“宜昌自贸片区法律调解室”,由具有丰富涉外法律事务经验的律师、仲裁员组成调解团队,承接法院移送的调解案件,丰富多元化解矛盾机制。
三、做好“三篇文章”,着力提升自贸片区法治化营商环境
一是做好司法协作文章。立足湖北自贸区法院司法协作机制,健全跨域立案、跨域送达、跨域执行等工作。充分发挥智慧法院建设成果,近年来实现跨域立案36件、委托执行392件,实现了业务协同和资源互补。
二是做好制度创新文章。以“健全企业破产重整期间信用修复机制”进行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和自贸区第七批制度创新成果报送。从司法、金融、工商和税务等方面,对自贸区一破产重整企业进行信用修复,解除公司5亿元资产查封、争取400万元资金支持和1000万元意向投资保证金,为企业重新出发“松绑”,为企业经营发展“造血”。
三是做好司法服务文章。截止目前,院领导和专业审判团队走访自贸区企业及产业孵化园9次,调研企业司法需求,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。在“4·26世界知识产权日”期间,先后举办高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座谈会,参加“知识产权法律小讲台——服务中小微企业以案说法”活动,精准推送典型案例,受到自贸区企业一致好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