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邀请各界代表走进法庭,亲眼见证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,不仅是一次生动的法治公开课,更是凝聚社会共识、形成保护合力的关键一步。这让我们对构建‘严保护、大保护、快保护、同保护’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充满了信心。”近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观摩活动在三峡坝区法院举行。该院通过公开审理一起假冒注册商标案,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以可感可触的方式更加深入人心。
此次公开审理的案件涉及一起较为典型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。被告未经许可,在其生产、销售的商品上使用了与某知名注册商标高度近似的标识,侵害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庭审过程中,从法庭调查、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,整个流程条理清晰、规范有序,为旁听人员完整展示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裁判标准。
此次庭审邀请20余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、重点企业代表和律师代表走进法庭,“零距离”感受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全过程。庭审现场,各界代表凝神倾听,不时记录,对庭审程序的严谨性和法庭驾驭庭审的能力给予了高度关注。
“让典型案例成为法治的公开课,是司法主动融入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。”本案审判长在庭审后介绍,通过组织旁听,旨在增进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了解与支持,同时震慑潜在的侵权行为,营造尊重知识、崇尚创新的营商环境。
近年来,三峡坝区法院不断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视野,积极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、行业协会、重点企业的沟通协作,通过建立联席会议、信息共享、协同治理等机制,持续推动司法保护、行政保护、行业自律、社会监督的深度融合。此次公开庭审,正是该院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格局,努力凝聚最广泛社会共识的一次生动实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