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加强全院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,打造“书香法院”,4月30日下午,三峡坝区法院开展了“书香宜法 阅读赋能”阅读分享会,引导干警崇尚书香爱读书、品味经典读好书,通过读书学习保持思想活力。
本次阅读分享会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。青年干警、职工结合自己所读的经典书目,分享心得体会。让我们看看大家都分享了哪些好书呢?
《坠物之声》
作者以国家政治、街头乱象、平民生活为背景,讲述了一个爱情坠落的故事。坠毁之声虽轻,却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。为了生活,究竟安于现状浑浑噩噩,还是冒着坠毁的风险无惧飞翔?无疑,这是个异常残酷的选择。它考验着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。书中的“我”为了探寻有关拉韦德身上的迷题,离开妻女独自探访拉韦德为妻子购买的庄园,在那里遇见了拉韦德与妻子伊莱恩的女儿玛雅。
巴斯克斯以倒叙的方式,让拉韦德的一生渐次呈现。这种叙述和探索,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。凡物皆将“坠落”,不管是像失事飞机落地时的一声巨响,还是像死亡的苍蝇一样悄无声息,都指向了生命的终点。这个结果我们已知,但我们追寻的是过程,如此过程才承载了人生的意义。
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
这本书描写韩国女性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下的生活。开文很有趣的用金智英看似被附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绪,这些情绪反应在当时的社会下是触犯礼教规矩的。
此书的看点是智英婚后的因生儿育女而离职,彻底成为一名家庭妇女,这与年少憧憬未来的她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。在这种种压力下智英崩溃、抑郁,到最后的精神分裂。这结果看似过于夸张,但却往往是最有可能的。书中细腻的描写出金智英婚前婚后的心理变化,担心自己即将逝去的青春、职场、同事等社会人脉,到怀孕后的不放弃一切。身为女性,不免感到心酸,特别理解心在那种煎熬与挣扎,由衷的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,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。
《巨浪下的小学》
在2011年3月11日的海啸中,日本有75个孩子在有老师照顾的情况下仍不幸遇难,其中74个来自大川小学。这是一起令人匪夷所思的悲剧,悲愤的家长们需要一个交代。但在事件的后续处理中,校方及政府的态度和行为使悲剧升级为一场战争。
大川小学的悲剧是双重的,这场海啸中的幽灵,是日本压抑和克制的集体主义文化。在这种文化环境中,日本政治出现“民主赤字”局面,整个日本政治体系缺乏生机和变革的激情,停滞不前。而日本民众也普遍对政府不抱期望,当谈及政治,他们常常是厌恶和冷漠,最后是“令人倍感无力的顺从”。
但日本民众既是受害者,也是他们自己的加害者。作者说:“我受够了日本人接受现实的态度,厌倦了他们没完没了的坚忍。” 他们的这种克制与坚忍下,同样隐藏着逆来顺受和维护集体正义的消极心态。
作为个人,他们勤劳、谦逊、乐于奉献,但是当被融入集体,“个体的热情和同情心就被集体的本能扼杀——那是一种保护组织免遭外部攻击的本能。”所有冲击秩序的行为,将被施予政治和民间舆论上的双重打压。文化与个体相互塑造,而日本就溺在这张网中。
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,而分享能让更多人感受阅读之美。通过此次分享会,青年干警、职工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,切实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,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,在书本中不断汲取新思想、新知识,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、新期盼。